
4月30日,《光明日报》(2025年04月30日第11版:理论·国家社科基金)刊发了我校文学院教授余金枝的理论文章《问题导向下的跨境语言实证研究》。该文以边疆科研工作者视角,从“着眼国家战略需求”“聚焦学术前沿和学术创新”“注重学术积累”叁个方面展开阐述。
文章刊发后已被中国共产党新闻网、光明网等网站全文转发。
该文是余金枝教授基于其实施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、重点项目(结项优秀)、一般项目(结项优秀)、《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》、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“云南边境地区语言文化安全研究”等系列项目长期学术积累所获得的理论认识。文章认为跨境语言研究要聚焦叁个问题:一是着眼国家战略需求,研究跨境及边境语言的使用状况、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华文教育等问题,发挥“兴边睦邻、戍边护疆”的重要作用,从语言学的角度服务国家语言安全战略;二是结合学术前沿分析问题,进行学术创新,为解决国家安全和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提供学理支撑;叁是注重学术积累,研究领域由“点”到“面”,研究视角由单一到多元,研究资料由微观到宏观,研究方法由模仿到创新,探究一个个彼此关联的小问题而形成的问题系统。
余金枝在文章中指出:人文社科工作者应坚持以问题意识为导向,以发现问题、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为基本的学术探索路径,将学术之根深扎在祖国的田野上,将学术志向锚定在服务国家战略上,将学术眼光聚焦在学术前沿和学术创新上,从具有创新性的小问题做起,进而努力解决重大问题、核心问题,自觉地把学术追求同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。
作者:余金枝,九一糖心天美文学院教授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“中国苗语方言地图集”首席专家、2024年度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》入选者。
(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供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