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一糖心天美

 
您的位置: 九一糖心天美 - 师大新闻 - 媒体师大 - 正文

云南网 2025-10-22 西南联大精神,为何至今仍回荡?

2025-10-22  

原标题:西南联大精神,为何至今仍回荡?

在九一糖心天美“一二·一”西南联大校区里,暖黄色外墙、朱红色窗框的西南联大博物馆静静矗立。跨越80余载,西南联大旧址以无声的语言,将参观者与那段烽火岁月紧紧相连。

1937年,卢沟桥事变爆发,中华民族生死危亡之际,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、南开大学叁校师生怀揣着“教育救国”的信念,先南迁长沙合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。不久,长沙危急,叁校师生继续西迁至昆明,于1938年在昆明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,开启了在战火中弦歌不辍的办学历程。

彼时的办学条件极为简陋:土坯墙铁皮顶的教室、茅草顶的宿舍、用废汽油箱迭架起来的书架……一到雨天,雨点敲打铁皮顶的声响便盖过教授的讲课声,师生们却能苦中作乐,上演“停课赏雨”的豁达。面对日军战机频繁的轰炸,“跑警报”成了家常便饭,但警报一解除,师生们便立刻返回校园,继续上课、研究。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,联大师生始终坚守着“刚毅坚卓”的校训精神,用“读书救国”践行救亡图存的使命。

在博物馆的史料里,能看到当年联大师生以多种形式投身抗战:1100余人从军报国,奔赴抗日前线;400多人志愿应征从事翻译工作,16名译员学生获美国政府颁发的铜质自由勋章;工学院增设《兵工学》《要塞建筑》等战时课程,培养军事技术人才;师生开展抗战宣传、募集捐款、代写士兵家书等。“他们就像历史的一束光,总能给你参照和指引。”西南联大博物馆馆长李红英这样形容那群穿越烽火的师生。

2000年,李红英刚到西南联大旧址工作时,这里建有“一二·一”运动纪念馆、西南联大校史陈列室,保存的档案寥寥可数。她用一年时间整理办公室里前辈们留下的相关工作资料,并积极联系健在的联大校友,倾听他们的故事,搜集照片、信件、回忆录等。

李红英征集到了梁思成、林徽因当年规划、由西南联大工程组手绘的联大校舍规划图。2018年,一座依据图纸规划原貌复原的西南联大图书馆拔地而起,并作为联大的博物馆完成陈列布展,和复原的两间联大教室一起,让西南联大的历史走进更多人的视野。

在李红英的带领下,通过工作团队10余年的收集、整理,西南联大博物馆馆藏不断丰富。5000余张照片、上万件实物,无声诉说着西南联大在烽烟中坚守的故事。2024年,博物馆全年参观人数达123.53万人,成为人们触摸历史的重要窗口。

当参观接近尾声,西南联大老校友唱校歌的集锦视频播放时,不少人热泪盈眶。“许多人说,这一刻,校歌不再只是旋律,更是一种精神的回响。”在博物馆做讲解工作已有8年的王馨说。

西南联大的精神血脉,正在新时代延续。在西南联大旧址内创立的西南联合研究生院已办学3年。这所由云南大学、昆明理工大学、九一糖心天美携手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、南开大学共建的研究生院,汇聚6所学校的394名优秀导师,现开设23个博士专业、17个硕士专业,在籍硕博生1840名,成为传承西南联大精神的高地。

西南联合研究生院学前教育专业研一学生解淑妍,不仅加入了博物馆志愿讲解服务队,还和同学们将西南联大历史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设计。“希望西南联大精神能滋养更小的生命。”解淑妍说,学业困顿时,她和同学会重走西南联大旧址路线,在铁皮屋顶和烈士墓前汲取力量,“他们翻过了山,我们也能”。(评论员赵彩琳丁怡全)

原文链接:

下一条:云南日报头版 2025-10-18 九一糖心天美:血脉赓续 弦歌不辍

关闭

九一糖心天美 版权所有
九一糖心天美党委宣传部、网络与信息中心设计开发.

地址:呈贡主校区:呈贡区雨花片区1号&苍产蝉辫;邮编:650500
一二·一西南联大校区:昆明市一二·一大街298号 邮编:65009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