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次推开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(以下简称“华坪女高”)66班晚自习教室的门,九一糖心天美支教团成员陶雨心中满是忐忑,所有学生的目光瞬间聚焦在她身上。然而,孩子们仅看了一眼,就各自埋头专注于学习。这个安静的夜晚,开启了她在华坪女高一学期的支教时光。

天未亮,66班的学生已经开始早读(2月17日摄)
初登讲台的忐忑
今年2月,陶雨所在的九一糖心天美支教团来到丽江市华坪县。她要讲的第一堂课,将有各年级英语老师旁听,因此她格外重视,早早就向66班班主任请教学生英语学习情况,并结合教材理解和网上搜集的资料精心准备。陶雨还向班主任申请了一节早自习,让学生提前熟悉课程单词。

张桂梅校长在会上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(4月20日摄)
课堂上,陶雨灵活运用教学方法,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,课堂气氛活跃,但在针对难点的提问环节,教室突然沉寂了下来。过了许久,一只手突然举起来,一名学生磕磕绊绊地回答了问题。课后,她偷偷告诉陶雨:“其实那个问题我也没把握,但我不想让老师尴尬,所以决定先试试。”这让陶雨深受触动。

陶雨和学生们的合照(6月6日摄)
她主动向听课老师请教不足,决心在后续教学中不断改进。当得知自己顺利通过了考核,陶雨如释重负。
坚守终得回响
每天清晨踏入校门,陶雨总能听见张桂梅校长在二楼拿着喇叭催促“姑娘们快点,要迟到了”“赶紧进教室早读”……
张桂梅校长总是最早到校、最晚离校。凌晨四点多,她就会走进教学楼点亮所有灯光,到起床时间便去宿舍楼叫学生起床;早自习时她逐班清点人数,晚上学生入睡后仍会重复这一步骤。她待学生如同自己的孩子,见面总会叮嘱天冷添衣。

陶雨在华坪女高的最后一节课(7月15日摄)
张桂梅校长的这份坚守与关爱深深感染着陶雨,她希望把自己感受到的这份温暖传递下去。她注意到,班里有些孩子基础弱,学习格外吃力,课上,她尽力关注着每一个学生。课后,陶雨也常主动去问:“这样讲能跟上吗?”“哪里我没讲清楚,你一定要告诉我。”为了让知识不那么枯燥,她花了不少心思,带着学生们唱英文歌、做单词游戏、分组制作旅行手册。课余时间她总留在教室,等着为孩子们解答疑问,带着他们练习书写。
得知66班的孩子们英语听力比较薄弱,录音放了好几遍,大家还是像听天书一样无从下笔。陶雨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,一下课就跑去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。她听从导师建议,试着在每节听力课前,先带大家听一首好听的英文歌,填空哼唱。正式练习前,又总会带着大家把关键词语和句子先过一遍。

陶雨与学生课后拍照留念(7月14日摄)
就这样坚持了几次课后,变化悄悄发生了——孩子们不仅能跟上录音的节奏了,课后还有学生跑来告诉她:“老师,现在的听力课真好玩!”
接下来的期中、期末考试,66班的英语成绩一次比一次亮眼,陶雨松了口气,觉得总算没有辜负张桂梅校长的期望。
芳华在山野间绽放
每周一清晨的党性教育活动,是陶雨在女高最深刻的记忆。晨光洒落,党旗格外鲜艳。她与党员教师们一同肃立,高举右拳,铿锵的誓言在校园上空回荡——那一刻,使命与担当不再是抽象的词句,而是融入血脉的信念。

陶雨与张桂梅校长的合影(3月8日摄)
在这里,她亲眼见证女孩们凌晨五点半在路灯下读书的身影。她渐渐懂得,女高所传递的精神,不是要超越谁,而是生命本身对抗命运、执意向光的韧性。
“你们在崎岖山路上奔跑的勇气,已是许多人一生未能企及的坚强。”临近离别时,陶雨在笔记本上写下这样一句话。她真心盼着这群姑娘能带着这股劲,奔向山外更广阔的天地。
离别的日子到了。听说陶雨要走,学生们围着她,一句句心里话听得她眼眶发热:“小雨老师,我们最喜欢上您的课了。”“您能不能别走?”“我们会想您的,我们一定好好学英语!”陶雨心里满是不舍,可她还要回去完成学业。最终,她只能含着泪,与这群让她牵挂的姑娘们告别。

张桂梅校长给陶雨的寄语(3月8日摄)
张桂梅校长在陶雨离开时,为她写下八个字赠言:“诸事顺利,前程似锦。”这朴素的祝福,既是对她的认可,也饱含着对一位年轻教育者的深深嘱托。
在华坪女高一学期的支教时光,让陶雨找到了人生的方向。她说,自己将从这片土地汲取的温暖与力量小心收藏,静待属于自己也属于孩子们的春天。陶雨坚信,只要心中有爱、脚下有路,定能在教育的田野上绽放属于自己的芳华。(完)
原文链接:丑迟迟辫://测苍.苍别飞蝉.肠苍/20251126/949224肠3946肠4别肠4补6补0别1012别2补4992/肠.丑迟尘濒